□ 雷云锋周发源
自贸试验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正在制度型开放领域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探索创新。
2025年7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将上海自贸试验区77条试点措施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标志着我国制度型开放进入新阶段。从海南自贸港到上海浦东,从山城重庆到冰城哈尔滨,制度型开放正在重塑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
制度创新引领自贸区升级
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持续升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5条,开放结构不断优化。
海南省锚定“五向图强”战略目标(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将激活民营经济置于突出位置。目前,海南民营企业占全省经营主体的比重稳居90%以上,创造了全省60%的GDP、80%的税收、90%的就业岗位和60%以上的进出口总额,成为自贸港建设的生力军。
海南自贸港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形成了政策组合拳。在“零关税”清单扩容基础上,实施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优惠、加工增值30%内销免关税等特殊政策。同时打造“海易兑”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平台,将政策红利精准送达企业。2025年上半年,海南省企业备案境外投资项目同比增长103.66%,投资额同比增长108.48%。海南歌尔贸易有限公司完成首笔6000万美元对越南投资。世德国际贸易在ODI备案过程中获得专业指导,投资计划顺利推进。据蜜雪集团旗下雪王投资(海南)有限公司财税相关负责人介绍,蜜雪冰城2021年进驻海南,在海南布局了投资、工厂、物流以及贸易等板块,目前企业正走向世界。
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制度创新的“领头雁”,开展了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制度创新。在国际贸易领域,创新打造国际中转集拼平台”运作模式,运用货物指纹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流程追踪,使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至18.6%,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排名跃居首位。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已实现海关、检疫、税务等22个部门的“一站式”对接,服务超70万家企业,每年节省贸易成本超20亿元。在水果进口领域,试点对境外已实施检疫处理的水果简化境内检疫措施,深化与进口国的协同合作,累计1.05万票水果采用该模式通关,通关时间从20小时缩短至1~2小时。
贸易便利化水平全面提升
服务贸易扩大开放、货物贸易便利化、数字贸易创新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方向。
上海聚焦航运便利化,境外启运、洋山中转、运往第三国的货物免于检验,优化国际中转集拼运作模式,中转集拼货物整体作业时间减少50%,作业成本进一步下降,效率比肩国际领先水平,更带动洋山港国际中转集拼货物比例从12.6%提升到18.6%,在全球集装箱港口绩效排名跃升首位。今年上半年,全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值保持强劲增长,其中,上海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外贸总值超1.1万亿元,占全国自贸区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强。
重庆自贸试验区虽深处内陆,却通过制度创新突破地理限制,创新推出“四自一简”海关监管模式(自主备案、核销、核报和补缴税款),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针对铁路运单法律效力不足的问题,重庆自贸试验区自设立起便致力于探索“陆路国际贸易规则体系”的构建,将“海洋规则”引入陆上贸易。2024年6月,重庆成为中西部首个获批开展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的城市,集成优化三项便利化政策和两项新增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目前,重庆共有16家银行完成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备案,300多家企业获得试点资格,经常项目便利化水平达全国前列。
6月21日,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东盟快班发车和产品推介活动在德国杜伊斯堡举行。据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高健介绍,本次在杜伊斯堡发出的东盟快班,贯通的中欧班列与陆海新通道将成为德国至东盟最快陆上通道。
截至2025年4月,重庆累计设立德国外商投资企业96家,2024年两地进出口总额达到420亿元。
哈尔滨片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构建“跨境规则协同+要素流动便利化”双轮驱动机制。在物流通道方面,开通哈尔滨至莫斯科货运航线、TIR国际公路货运通道,哈欧班列、哈俄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跨境物流体系。打造“龙贸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一带一路”沿线15个国家铁路运输数据100%覆盖。
开放新格局助力高质量发展
随着制度型开放不断深化,自贸试验区正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各自贸区通过制度创新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科技创新方面,海南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2024年,民营企业研发投入20强的研发费用总额达到37.63亿元,共持有国内外有效专利1199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总计335项。海南苏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从白手起家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请专利55项、授权30余项;海南华研胶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海南海洋资源,把鱼皮、鱼鳞等加工副产物转化为高附加值小分子肽,产品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开放红利,国家层面已累计复制推广379项制度创新成果,形成“改革试验—经验总结—复制推广”的良性循环。在数字贸易领域,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探索数据跨境流动规则,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积累经验。
哈尔滨片区构建“跨境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在科技规则对接、要素流动便利化等领域实现突破。建成省级以上孵化器18家,引进“一带一路”(黑龙江)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对接11个俄罗斯高校科技合作项目,引入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先进技术成果并实现转化落地。
营商环境优化释放市场活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保障。各自贸区通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伫立者一个个圆形的大型粮仓和便捷的通道。“这个项目曾经申请变更3处用地选址,洋浦主管部门3次专门开会研究解决。”该公司董事长张慧感慨地说,“项目从选址、办理审批手续、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仅用6个半月时间,而国际上同等规模项目建设期通常要用2年至3年。”
海南自贸港创新打造“营商老爸茶”政企交流会,建立省领导按季度举办政企沟通座谈会机制。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深化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改革,将127个行政许可审批事项优化为告知承诺事项。同时,为更好衔接民营经济促进法,推动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在政府诚信履约、拖欠账款、海外利益保障等方面强化权益保障。
海南创新法治会诊机制,建立全省统一的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处置—法治会诊—监督评价”全流程闭环体系。
哈尔滨片区累计形成自主创新案例292项,其中“企业许可‘无感续证’”入选国家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南北共建飞地产业园区(深哈产业园)”入选全国第三批推广改革试点经验。2022年至2024年,哈尔滨片区累计新设立企业1.22万户,其中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94.9%;对俄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达74.8%。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践充分证明,高水平开放需要高质量制度供给。随着制度型开放探索持续深化,自贸试验区必将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和兴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